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颈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Key-hole)和颈前路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 profile intervertebral fusion system,Zero-P)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因神经根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Key-hole组和Zero-P组,其中Key-hole组21例(男12例,女9例),随访时间10~22(13.2±2.3)个月;Zero-P组24例(男14例,女10例),随访时间10~23(12.7±1.9)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等),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评价颈椎曲度,并根据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Key-hole组与Zero-P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末次随访Cobb角度及术后即刻VAS评分分别为(1.2±0.2)cm,(5.3±0.3)cm;(35.3±9.7)ml,(120.2±13.5)ml;(56.4±11.3)min,(90.6±12.6)min;(3.2±3.9)°,(7.3±3.8)°;(2.8±1.2)分,(3.8±1.1)分;Zero-P组均大于Key-hole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ODI及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Key-hole组出现1例神经刺激症状经保守治疗缓解,2例因颈椎间盘突出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好转;Zero-P组出现2例神经刺激症状,2例咽部不适,1例硬脊膜撕裂,均经保守治疗缓解。结论:颈椎Key-hole技术与颈前路Zero-P系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相近,Key-hole技术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上有一定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以深度推广和运用的颈椎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新型解剖型钛笼(AA-TMC)在单节段及双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ACCF)中与终板的贴合程度以 及对手术节段颈椎生理序列的重建效果。方法使用12具颈椎尸体标本完成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手术,使用AA-TMC进行椎 体重建。通过X线测量手术前后手术节段高度及角度以评价AA-TMC对手术节段生理序列的重建效果。同时测量术后AA-TMC 与终板之间间隙大小以评价AA-TMC与终板的贴合程度。根据美国材料与实验学会F2267 脊柱植入物沉陷试验标准对比 AA-TMC与传统钛笼在终板支撑强度上的差异,评价AA-TMC在防止钛笼下沉方面的效果。结果单节段ACCF手术前后节 段高度(23.90±2.18 mm vs 24.23±1.13 mm)及角度(11.62±2.67° vs 12.13±0.69°)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节段ACCF手术 前后节段高度(42.93±3.51 mm vs 43.04±1.70 mm)及角度(15.63±5.06° vs 16.16±1.05°)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A-TMC 与终上下板贴合良好,平均间隙0.37±0.3 mm及0.42±0.28 mm。相比于传统钛笼,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使用AA-TMC进行椎 体重建可显著提高终板支撑强度(单节段ACCF:719.7±5.5 N vs 875.8±5.2 N;双节段ACCF:634.3±5.9 N vs 873±6.1 N),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中使用AA-TMC进行椎体重建可显著提高终板支撑强度,从而有效降 低了钛笼下沉发生的可能。并且,使用AA-TMC可有效重建颈椎生理序列。  相似文献   
3.
全脊柱截骨联合前方钛网支撑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脊柱截骨矫形联合前方钛网支撑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采用经顶椎全脊柱截骨矫形内固定、前方钛网植骨支撑治疗21例重度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男8例,女13例;年龄10~35岁,平均19.4岁;胸椎6例,胸腰段13例,腰椎2例;合并Chairs畸形2例,脊髓纵裂6例,脊髓空洞4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术前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5例,E级13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对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顶椎偏移距离、矢状面偏移距离、双肩相对高度、剃刀背畸形高度等影像学数据进行测量,并对术后矫正率进行评估。结果:21例患者手术时间3.5-6.5h,平均5.2h;术中出血量1400—4900ml,平均2500ml。术后2d患者主弯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Cobb角、顶椎偏距、矢状面偏移距离、剃刀背高度及双肩高度差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末次随访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冠状面矫正率为(62.24±5.82)%,矢状面矫正率为(60.97±6.30)%。术后第1天2例Frankel分级由E级加重为D级,保守治疗2周后恢复;1例术后苏醒后查体Frankel分级由D级加重为C级,及时行翻修调整手术后恢复;左眼永久性失明1例,术中脑脊液漏2例,胸膜损伤1例。21例均获随访,时间9~31个月,平均18.6个月。末次随访时FrankelD级4例,E级17例,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无矫正角度丢失及内固定松动。结论:全脊柱截骨术联合应用前方钛网支撑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畸形,可有效矫正和恢复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避免了脊柱短缩所造成的脊髓折皱,但仍应重视术中体位及神经系统损伤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退行性腰椎不稳发病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性别、年龄、相应节段椎间盘退变、小关节突骨关节炎以及椎体滑脱与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行腰椎MRI及站立位过伸过屈侧位片检查,观察L1-S15个运动节段的椎间盘退变、椎间小关节退变以及有无椎体滑脱。腰椎不稳分为前水平位移不稳.后水平位移不稳和角度不稳。椎间盘退变分四度。小关节突退变分为4级。腰椎滑脱分四度。将结果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前向水平不稳与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与椎间小关节骨关节炎呈负相关,与椎体滑脱呈正相关;后向水平不稳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与椎间小关节骨关节炎呈正相关,与椎体滑脱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退行性腰椎不稳与多种因素具有显著相关性,但腰椎滑脱不一定有不稳。  相似文献   
5.
贺西京 《中国骨伤》2012,25(12):971-974
<正>胸腰椎骨折(Thoracolubar fractures)指发生在所有胸椎、腰椎的脊柱骨折。胸腰段骨折(Fractures of thoracolumbar junction)特指发生在T11-L2段的脊柱骨折。在脊柱骨折中,其发病率约为50%[1-2]。胸腰段骨折是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部位,因此,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是一种高致残性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证实嗅鞘细胞是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理想种子细胞之一。嗅鞘细胞能通过分泌作用、与星形胶质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炎症反应、迁移特性、髓鞘形成作用、抗氧化作用、脂质调节作用等方式或特性促进轴突的萌发及定向延长,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以及神经修复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利用生物工程、组织工程、重编程等技术从不同方面增强了嗅鞘细胞的疗效,从而为优化脊髓损伤的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将对嗅鞘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加以总结,同时归纳近些年优化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策略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潜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优化脊髓损伤的细胞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胸腰椎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诊断不明确的胸腰椎疾病的患者运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方法进行病理诊断,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2-84岁,平均45岁。分析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安全性。结果12例均穿刺成功,其中1例取材不满意,取材满意率为91.6%。无轻微及严重并发症发生。12例均有手术病理结果,其中10例穿刺结果和手术结果相符,穿刺活检准确率为90.9%。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为一项创伤小,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的微创检查,在脊柱疾病的诊断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舵  贺西京 《中国骨伤》2014,27(1):84-87
神经损伤,包括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损伤造成的致残仍然是目前世界的一大难题。随着神经修复技术的发展,神经损伤修复的质量有了重大提高。利用生物支架材料(神经导管等)桥接神经损伤的断端,进而实现修复神经损伤是当前神经修复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回顾近年关于神经生物支架的研究,从合适的支架材料、支架微结构及支架的微环境3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当前神经生物支架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构建良好神经生物支架的新想法。  相似文献   
9.
人工椎体在治疗脊柱肿瘤、结核、骨折等疾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人工椎体种类繁多、各有利弊,总体分为融合型与可动型2类,融合型根据高度能否调节及自稳性强弱分为支撑固定型、可调固定型、自固定型3三类,自固定型又因轴套螺纹旋转结构有高度能否调节之分;可动型因球窝关节或镂空结构等可动装置的存在代替了椎间盘的功能,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脊柱的活动度。人工椎体的制作材料目前包括金属、陶瓷、生物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多种材料,金属以钛合金为主导,至今已发展至第3代,但仍存在表面生物活性不佳等缺陷;陶瓷以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磁性生物陶瓷、多晶氧化铝陶瓷等为代表,但是存在着加工复杂、力学性能参差不齐等缺陷;生物材料主要以异种骨为主,其结构与性能与人体骨最为接近,但是存在韧性低、制作复杂等缺陷;高分子复合材料因生物学特性总体分为生物降解型与非降解型,分别以聚乙交酯与聚乙烯为代表,各有利弊。假体的设计及制作材料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尚难以完全满足脊柱内置物的苛刻要求,有待进一步优化。3D打印技术使假体复杂结构的加工以及个体化定制成为可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等缺陷有待克服。虽然人工椎体在治疗脊柱疾病方面疗效显著,但不乏假体松动、移位的报道,加之评价标准不统一,随访时间短,其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退行性腰椎滑脱与退行性腰椎不稳均是造成中老年腰背痛和或神经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目前,对于两者的病因学、病理学及发病机制均有较深入的了解,但临床当中对于两者的关系仍存在许多混淆点,如不稳是否包含着滑脱,滑脱是否就说明不稳等。且未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报道的文献,导致临床诊断错误及治疗方面是否融合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